蔡康永:当我们谈论朋友时,我们在谈些什么?

2019/12/26 23:51:23 人评论



酒吧里面,播放着二十一世纪初的流行歌曲。




酒吧的常客、过气的节目主持人,随着一首又一首他熟悉的歌曲,摇头晃脑,无限陶醉。主持人最活跃的时期,也是在二十一世纪刚开始的时候,这些歌唤起了他的灿烂回忆。
 
一个穿着尖头靴与皮夹克,梳着大油头的男生,似乎发现了这个主持人颇为眼熟,渐渐地靠到了主持人的右边。而主持人的左边,本来就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生。他做常春藤盟校学生打扮,衬衫加扣子毛衣,始终闭着眼睛,品酒听音乐,看起来很孤僻,似乎不怎么想跟别人说话。
 
 “我觉得我看过你……”皮夹克男端详着主持人。




主持人虽然过气已久,这种场面还是常发生的。他脸上露出一切都是过眼烟云的那种谜之微笑,举杯敬了敬皮夹克男。




“嘿,我知道你是谁了,我很久以前常常看你的节目。皮夹克男有点兴奋,声量渐渐变大。




“来来,我敬你,太难得了,在这边碰到你。你那个节目叫作……叫作……”




皮夹克男在跟主持人碰杯之后,还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主持人的大名,他露出上厕所上不出来的痛苦表情,拍了拍眼镜男,眼镜男感觉到有动静,困惑地张开了眼睛,看看发生什么事。





皮夹克男对着眼镜男,指了指主持人的脸。




 “你一定也认得他吧?他以前主持那个节目,叫作什么、什么……”
 
主持人露出无奈的表情,可是他似乎也很习惯这种尴尬,自己报出了节目的名称。




听到节目名称之后,眼镜男也恍然大悟,立刻也举杯。




“真的是你耶,现在还常常有人把你节目的片段转给我看,很强哦。




眼镜男竟然还鼓励地拍拍主持人的肩膀,让主持人哭笑不得。




“我以前看他的节目,都边看边吃泡面。”皮夹克男对眼镜男说。




 “我都是边看边吃整只的手扒鸡,戴着那种塑料袋做成的手套吃。”眼镜男说。
 
这两个男生就开始热络地聊起来了,过气主持人看看没自己的事了,悄悄从两人之间抽身而退,坐到了吧台的最边边去。




“我刚刚是不是又当了一次友谊的桥梁?”主持人问酒保。




酒保点点头,顺手倒了一小杯龙舌兰酒给他,聊表慰问之意。


 


01

友谊的桥梁


   


如果你想要认识陌生人,可以怀抱这样的小信念:我们之间一定有关联,只是你还没发现而已




听到对方是律师。“好巧,我从小就想念法律。




听到对方念哪家学校。“好巧,我以前搭的巴士都会经过你们校门。




看到对方在买狗罐头。“好巧,我有一阵子买不起人罐头,也都是吃这个牌子的狗罐头。”(好啦,这句是我乱讲的。


 



节目、流行歌曲、电影,这些很容易变成大众共同记忆的东西,也都可以提供陌生人之间的联系点,也就是所谓友谊的桥梁。在酒吧里,皮夹克男用一个过去的节目当联系点,就联系上了本来连眼睛都懒得睁开的眼镜男。
 
如果觉得自己身上所具备的联系点太少,可以尽量参加人多的活动,比方说,与其玩一款冷门的游戏,不如玩一款最多人玩的游戏,这样遇到陌生人时,有比较多的机会可以用这个游戏当联系点。很多人之所以即使排一小时队伍也要喝到某一家的饮料、看到某一部电影,都是为了增加联系点。这样,当别人在聊这件事的时候,自己才不会格格不入。下次再有人说你瞎凑热闹,你就翻到这页告诉他:“你不懂啦。




但是也不用什么热闹都要凑,其实只有在一开始想要认识陌生人的时候,联系点比较重要。一旦成为朋友了,就应该都能够接受你不喜欢凑热闹,甚至接受这就是你在这群朋友中的特质。




友谊这种东西,跨过了门坎,房间里就宽敞了。




02

抱怨朋友“现实”的人,往往最现实


   


能令你自在的,才算是朋友这一端;会令你焦虑的,那应该算是所谓的“人脉”那一端。




这种分类是当然的,友谊的存在本身就是情感的回报,不见得能派上什么实际的用场,而人脉的建立,本来就是为了派上各种用场。
 
没用的东西令人放松,因为得到也好,得不到也好,反正不能拿来换取成绩或业绩;而像人脉这种有用的东西则令人焦虑,担心张罗得不够齐全,要用的时候不够力。


 



有些人在抱怨朋友太现实的时候,其实是因为他们自己先用了现实的标准去衡量友谊。自己手边缺钱,不得已开口向朋友借十万,借不到的话,就感叹人情凉薄,朋友现实。这类的抱怨虽是人之常情,但也不能忽略借钱的人才是罪魁祸首,开口借钱,就是自己先变现实了,是自己动手把原本无用的友谊,放到了现实的秤上面去秤重量。




如果期望友谊派得上用场,那最好一开始就用建立人脉的标准去交朋友这谈不上对错,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。比方刘备总共就结拜了关羽跟张飞两个人,结果关羽跟张飞替他出生入死,马革裹尸。你说刘备结拜这两个兄弟是在交朋友,还是在建人脉?在我们这些《三国演义》读者看来,这样朋友混杂人脉似乎挺好的,但前提是一旦采用了这样的立场,就别再用不能容忍任何瑕疵的高标准去要求无杂质的友谊。




03

迟到三次就绝交!”

女生必须瘦!”

男生就应该阳刚!”


   


交朋友既然是为了自在,那规定就不能太多。




有些人会宣布:“我这人最不能容忍迟到,如果你迟到了三次,我们就绝交。”这样做很合理,可是是否合情呢?友谊这种东西,追求的是理,还是情呢?当然是情吧。




在某些文化里,时间观念很淡,迟到没什么了不起。你要是生活在那个文化里,定出这样的规则,朋友们会非常诧异。
 
当我们自诩”很有原则”的时候,最好同时提醒自己:这些原则,只是我的原则,不见得是大家的原则
 
你如果开公司当老板,你的原则就可以是大家的原则。迟到三次就开除,你说了算。但如果是交朋友,每个人各有差异,每个人都想在这份友谊里面感到自在,有一个人把他的原则悬在大家头上当规定,例如迟到三次就绝交,或者有她在就不可以吃肉(这一点,我觉得连公司老板都不方便这样规定,毕竟迟到会影响工作,吃肉不会)。这些规定别人也许会配合,但不表示这符合友谊的本质。如果一群朋友,每个人都把他自己的原则拿出来,要求大家遵守,这群朋友只好每次相聚都活得像军队或教徒。




学校如果有人遭到同学的排挤,通常也是因为班上有人拿出了他的原则当作规定:“女生就应该这么瘦”,于是不瘦的女生就遭到排挤;“男生就应该要阳刚”,于是不阳刚的男生就遭到排挤。





如果准时跟吃素这些事这么重要,那在一开始交朋友的时候,就应该以这个为标准,去找适合的人选。而不是倒过来,跟别人交了朋友以后,要求对方听话。
 
当我们把自己的原则,在朋友之中像大旗般挥舞时,我们最好能问问自己:就友谊而言。这是情商中的明白吗?这是情商中的恰如其分吗?




我们需要的,是值得交往的朋友,还是听话的朋友呢?
 

04

朋友的意义,在于陪我们度过寂寞


   


对所有的人际关系,我们最好都培养一个简单的态度:先把对方当一个人,有个性、有偏好、有缺陷的人。




我们如果忘了把对方当人,用故事书里的标准去要求各种人际关系:爸妈就要无私奉献,朋友就要两肋插刀,同事就要团结奋斗……那我们就是在人际关系里,一再自寻烦恼。
 
在各种人际关系当中,朋友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抵挡寂寞的,非常少人在感到寂寞时会找家人。刚好倒过来,节庆时家人聚会,常常分外使我们感觉到人群中的寂寞,寂寞时也不可能找不是朋友的同学或同事。一旦体会过朋友就是生活的重要支柱时,就比较不会再拿现实的秤去秤友谊,不会再拿严格的规定去要求朋友,他们只要能陪我们度过寂寞,就值得谢天谢地。
 
有一位美国记者柏丝契Bertsche小姐,为了配合丈夫工作,离开了原本所有朋友聚居的城市,搬到芝加哥。她在芝加哥完全没有朋友,于是她决定花一年进行五十五场面对面的“交友约会”,后来还把这个过程写成了一本书。她说,她开口邀约的人,大部分都很乐于跟她进行这场交友约会,最后她也真的从当中得到了多位女性好友。




我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,会感觉到不同的寂寞,就会需要不同的朋友。不见得永远都有那份机缘,能够悠哉悠哉地跟别人自然而然成为朋友。如果你常常感到寂寞,可以考虑改变你的交友方式及拓宽交友范围。




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,那叫“独处”;没有选择的人一个人时,那就难免是不得已的“寂寞”了。我们要尽量成为有选择的人。




05

别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拿不给的人


   


在讲那些方法之前,容我提醒一件非常基本,但也非常容易被忽略的事:请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。不管你把自己设定为什么风格的人,都要让对方收到你的关心。木讷的人,有木讷的表达方式;油滑的人,也有油滑的表达方式。只有在对方感受到你的关心时,友谊才可能延续。我交过不少好看或有趣的朋友,可惜其中有几位永远只收取别人的关心,而从来未付出过关心,于是我跟这几位的友谊,就渐渐枯萎了。




不论是对家人或伴侣,如果你希望他们同时也是你的朋友,那就请确定他们能感受到你的关心。有关心,才会有关系。




别让自己成为一个只拿不给的人。如果一直只拿不给,那你的人际关系很快就会只剩人际,而没有关系了。





在本书有关交朋友的建议当中,我尽量寻找了一些简易可行的方法,使用出来就算不能百发百中,也不至于当场身败名裂、被捕入狱,愿诸君不妨一试。



——摘自蔡康永新作《因为这是你的人生


推荐阅读

点击购买


因为这是你的人生

蔡康永

博集天卷/湖南文艺出版社


相关资源

    暂无相关数据...